|
简体 繁体
今天是:
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

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

日期:2018-01-22 15:44      作者:     来源:     字体大小 [ ]

国家大宗淡水鱼类产业技术体系(以下简称“大宗淡水鱼体系”),是2008年农业部和财政部联合启动的第二批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的40个产业技术体系之一,研发中心依托单位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大宗淡水鱼体系涉及青、草、鲢、鳙、鲤、鲫、鲂等7个主要的大宗淡水鱼类品种,覆盖面广。建设的任务是重点解决大宗淡水鱼类供给侧优质高产、模式升级、竞争力提升、延长产业链等技术问题。由各功能研究室和综合试验站相互协作,建立大宗淡水鱼类产业发展的基础性、公益性技术平台。并针对我国面临的资源、环境及食品安全等问题,开展大宗淡水鱼类产业发展的储备性、跟踪性和前沿性研究。调研大宗淡水鱼类产业动态信息和突发性生产问题,完成农业部交办的临时性应急任务,提出解决突发性生产问题的切实可行的建议与措施方案。

“十三五”,大宗淡水鱼体系聘用首席科学家1人;设有遗传改良、营养与饲料、疾病防控、养殖与环境控制、加工和产业经济6个功能研究室,共聘用岗位专家30位;在25个省、市、区设立30个综合试验站,年均研发经费达3630万元。

“十三五”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农产品竞争力的关键五年。大宗淡水鱼体系将在以下三个方面做好建设工作:首先,扎实推进重点研发任务,实现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任务研发重点围绕实现大宗淡水鱼提质增效、减量增收和绿色发展、富裕渔民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来实施。一是开展大宗淡水鱼绿色高效养殖模式研究与示范,构建“良种、良法、良饵、良机”为核心的大宗淡水鱼模式化生产系统,以区域性核心示范点建设为重点,形成“增收、增效”示范效应,并向全国辐射推广20万亩。二是开展大宗淡水鱼加工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开发适宜加工的大宗淡水鱼品种及养殖模式,构建适合现代消费需求和规模化加工的大宗淡水鱼加工技术体系,带动全国淡水鱼加工比例提高5%以上。其次,开展精准脱贫和综合种养,促进渔业增效和渔民增收。10个特困连片区域和原中央苏区开展精准脱贫工作,建立大宗淡水鱼健康养殖新模式,为贫困地区渔民转产转业、渔业提质增效提供技术支撑,显著改善贫困地区的渔业生态环境,促进贫困地区的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另外,将积极快速响应渔业主管部门的号召与部署,开展全国范围内的稻田养殖经济模式研究,研发稻田综合种养的先进技术,在全国南北方和中东部地区示范推广,使“稻田养殖”作为一种高效生态种养模式,成为一些省区农业经济的新增长点和农民脱贫致富的新亮点。第三,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质量效益竞争力提升。以“高值化、功能化、生态化”为技术核心,促进产业供给侧改革,提升质量效益竞争力。将与龙头企业建立科技创新联合体,联合开展水产品养殖竞争力提升科技行动,使试验示范区原良种覆盖率达到100%;减少鱼病发生率20%,减少化学药物使用量50%;构建精准高效设施化池塘养殖模式,节水、减排50%以上;建立动态的营养精准供给模型和技术,提高饲料效率10%,降低饲料成本10%;总体养殖效益提高20%以上,全面提升产业发展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