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 繁体
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进展 > 正文
科研进展

淡水中心在克氏原螯虾“五月瘟”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日期:2020-12-11 10:55      作者:     来源:     字体大小 [ ]

12月4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水产养殖研究室分别在《Journal of Fish Diseases》《Scientific Reports》在线发表了克氏原螯虾“五月瘟”研究的最新进展。

每年的五月份前后是克氏原螯虾发病的高峰期,也被广大养殖户称为“五月魔咒”或“五月瘟”。一般认为“五月瘟”主要病原是WSSV,这是由于在发病虾组织中很容易检测到WSSV。但“五月瘟”的发病时间主要在四月底五月初,此时以长江中下游为主的克氏原螯虾主养区水温一般只有20℃左右,远低于WSSV致病最适水温25-30℃,相同地区养殖对虾感染WSSV发病高峰一般是六月份,因此,“五月瘟”是否由WSSV引起或病原是否只有WSSV一种存有很大疑问。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水产养殖研究室项目组在克氏原螯虾发病虾中发现了一种属于小核糖核酸病毒目双顺贩子病毒科的新病毒PcDV(P.clarkii Dicistro-like virus),检测显示发病虾PcDV携带率(阳性率)为100%。项目组从组织切片、电镜等多方面对PcDV在发病虾中的感染情况进行了观察,对比分析了发病虾与健康虾不同组织转录组的差异,对发病机制进行了探讨。通过对江苏、安徽、湖北三省的养殖克氏原螯虾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PcDV的年平均携带率分别在60.07%、53.78%和51.74%,在11月至次年3月份期间,PcDV携带率较低,在40%左右,而携带率在3月份后开始显著上升,在4至6月份达到高峰,高峰期PcDV平均携带率在93.52%以上,在6月份后开始下降,克氏原螯虾PcDV携带率的显著上升时间与“五月瘟”爆发的时间高度吻合,而WSSV的携带率的变化没有出现同样的现象。初步的人工感染也显示PcDV引起克氏原螯虾的死亡高峰在20℃左右,这些证据都显示PcDV与“五月瘟”密切相关,可能是“五月瘟”的主要病原。PcDV的发现为“五月瘟”的防治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同时对克氏原螯虾SPF育苗、抗病选育等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图注:Figure5. 透射电镜观察“五月瘟”感染的克氏原螯虾。 (A)在“ 五月瘟”感染的克氏原螯虾的鳃组织中观察到了大量的PcDV病毒;(B)在“ 五月瘟”感染的克氏原螯虾的鳃组织中观察到了WSSV病毒; Bm:基膜,HC:血细胞,mv:微绒毛,V:PcDV

图注:Figure6. 江苏,安徽和湖北省两种病毒的PCR检测(A)PcDV和(B)WSSV

研究论文题目分别为《A novel Dicistro-like virus discovered in Procambarus clarkii with “Black May” disease》《Transcriptomic analysis of Procambarus clarkii affected by “Black May” disease》,第一作者分别为研究生黄鹏丹、神国卿,论文通讯作者均为沈怀舜研究员,论文网址:http://dx.doi.org/10.1111/jfd.13309;及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8-020-78191-8


(水产养殖研究室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