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 繁体
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信息 > 院工作会议 > 正文
院工作会议

崔利锋院长在水科院2018年度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日期:2018-02-26 13:04      作者:     来源:     字体大小 [ ]

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召开2018年度院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全国渔业渔政工作会议等重要会议精神和部署要求,总结2017年全院发展和工作情况,研究部署2018年重点工作。

下面,我讲三个方面意见。

一、2017年全院发展和重要工作取得可喜进展

2017年,在农业部的正确领导和有关司局的大力支持下,我院紧紧围绕农业部中心工作和渔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目标任务,按照产业导向、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扎实开展科研和各项工作,不断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各项工作取得新的重要进展。

(一)狠抓项目争取和科技创新,科研工作打开新局面

2017年,全院上下齐心协力、密切配合,积极争取重大科研项目,新上科研项目1137项,合同经费总额达6.48亿元。

一是国家级科技计划取得新突破。开展国家生物种业自主创新工程实施方案的编写与研讨,争取水产种业所占比重得到提升;推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蓝色粮仓科技创新”实施方案和项目指南修改完善,为“十三五”渔业领域专属重点研发计划正式立项奠定了基础;“水产品全链条关键危害物的迁移转化规律与安全防控技术研究”和“设施水产养殖智能化精细生产管理技术装备研发”两个项目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立项支持;全院48个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其中重点项目1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经费总额2349万元,较2016年增加33%。

二是农业部科技项目开启新篇章。积极组织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十三五”新增岗位科学家遴选和竞聘工作,全院共有31人入选,占据渔业领域新增岗位科学家的31%,黄海所有10人入选,居全国渔业系统第一位;渔业科学领域基础性长期性科技工作正式启动,与全国主要参加单位完成对接和任务书签订;组织编制“我国重要水域渔业资源环境调查与评估”专项建议总体方案,“南锋专项”继续得到支持并扩大规模至每年1800万元,“白洋淀水生生物资源环境调查及水域生态修复试验示范工程”项目纳入农业部2018-2020年农业财政专项预算;完成“院科技创新工程”和“新疆重点水域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项目建议书编制并入库;“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项目获批,成为农业部启动的第一个“一带一路”财政专项。

三是科研协同创新拓展新领域。我院与青岛海洋国家实验室等相关优势单位合作开展渔业船联网和大数据挖掘研究,“渔业船联网构建技术研究及示范应用”专项实施方案获得海洋国家实验室立项支持,预计经费超过3000万元;组织国家渔业科技创新联盟成员单位与浙江、江苏等省渔业科教单位开展对接,在资源养护、遗传育种、生态修复、装备工程、远洋渔业等重点领域开展合作。

在争取新上项目的同时,我们全力推进在研项目实施,并取得显著进展和突出成效。黄海所培育出牙鲆抗病新品种“鲆优2号”,大洋性经济鱼类黄条鰤人工繁育技术研究取得重要突破,发现了马里亚纳海沟中微生物新种及新酶;东海所长江口中华绒蟹的生态与资源恢复研究获得显著成效,海马规模化繁育和养殖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取得明显进展,“刚柔结合装配的锥体网箱箱体构建方法”同时获得美国和欧洲的专利授权;南海所培育出生长快、成活率高的斑节对虾新品种“南海2号”,研发制备了新一代深水网箱系统;黑龙江所选育出“鲟龙1号”新品种和鲤抗疱疹病毒(CyHV-3)新品系,构建成功虹鳟IHN—IPN二联核酸疫苗;长江所在鲟鱼生殖细胞移植体系建立方面获得新突破,“鲤疱疹病毒Ⅱ型敏感的异育银鲫脑组织细胞系及其建立方法和应用”获美国专利授权;珠江所突破金龙鱼全人工繁殖技术,获得世界上首个全雄杂交鳢品系;淡水中心长江江豚迁地保护和研究工作取得重要进展,福瑞鲤2号、青虾“太湖2号”及滇池金线鲃“鲃优1号”3个新品种通过审定;渔机所研发的深水拖网绞车突破了千米作业水深限制,池塘生态工程和工厂化养殖理论研究得到持续提升。2017年召开了首届院学术大会,推荐交流最新科技成果,评选出了2017年科技创新10大亮点。一大批重要研究成果的产出与转化应用将对渔业绿色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2017年全院共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18项,其中一等奖7项。发表论文1635篇,其中SCI或EI收录426篇,专著33部。获得软件著作权30项。获国家授权专利413件,其中发明专利174件。专利转让实现新突破,转让专利14项,收益近100万元。

(二)积极推进条件建设,科研发展保障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一是科研基础条件建设大步推进。4艘300吨级渔业资源调查船已交付使用。2艘3000吨级海洋渔业综合科学调查船正式开工建造,预计2018年8月下水。经多方论证并征求意见,编制完成了8000吨级极地渔业科考船项目建议书并已报送农业部。国家级海洋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库项目已完成工程招标。3个水生动物保护能力提升工程项目获立项投资8350万元,2个现代种业提升能力项目获立项投资2937万元,3个部门自身建设项目获立项投资7517万元。组织申报5个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建设专项项目,均通过评审纳入项目储备库。此外,积极谋划推进通州科技创新中心、青岛深蓝渔业创新园、白洋淀水生态研究中心等规划设想,为全院今后发展搭建平台和争取空间。

二是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取得突破。黄海所获批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南海所、长江所、珠江所分别获批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进一步完善了全院科技创新平台体系。由我院牵头的农业部重点实验室海水、淡水、远洋与极地三大“学科群”分别研究制定了“十三五”建设方案,协同相关单位,积极发挥引领和支撑现代渔业发展作用。

三是财政支持水平明显提高。组织完成三年支出规划调整和2018年预算编制工作,全院2018年财政拨款12.18亿元,预算规模得到进一步扩大。新增运行费12项约2500万元;基本支出增加1700余万元,增幅5.2%;在财政经费紧张的情况下,2017年获得追加救灾、医疗、离退休津补贴和基本养老等一次性补助1500余万元。2017年基本建设项目获得立项资金1.88亿元,落实建设资金2.78亿元。与此同时,狠抓预算执行监督管理,全院预算执行进度首次突破90%的关口。认真贯彻中办发[2016]50号文件“放、管、服、落”精神,研究制定了科研财务助理、科研项目预算调剂等多项内部管理制度,全院14家预算单位均按要求完成了相关配套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院所内部控制建设,为规范和加强科研经费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修购专项管理方面,积极沟通做好专项规划和项目整合,2018年我院获批修购专项金额达到9500余万元,科技基础条件有望进一步得到改善。

(三)强化科技和决策支撑,产业服务和智囊作用进一步发挥

一是支撑资源环境保护工作。推进渔业资源和环境保护研究工作,参与调整伏季休渔制度调研,开展伏季休渔效果调查和评估;配合国家实施海洋渔业资源总量管理制度,牵头起草和编制《海洋捕捞总量控制制度落实监督管理办法》《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规划》《黄河流域禁渔期制度方案》等重要管理制度和文件;开展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和效果评估,在渤海放流各种规格苗种1204万尾(只),超额完成放流任务,并对放流效果进行评估;在长江放流中华鲟1132尾、达氏鲟2600尾、四大家鱼原种亲本494组、7871公斤;积极开展长江江豚资源调查研究和迁地保护行动。

二是支撑水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牵头开展2017年水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专项的实施工作,完成水产品持久性环境污染物隐患排查与应急评估任务,全年完成产地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贝类有毒有害物质监测等各类检查监测10余次。加强水产标准化工作队伍建设和标准体系研究,制定了海洋牧场、渔农综合种养、新品种认定等行业管理标准。对191项水产技术性贸易措施通报进行官方评议,其中对澳大利亚生虾通报的评议得到积极回应和澳方副总理关注,有力维护了我国水产品出口贸易利益。对3456家企业单位7321个产品进行技术审查,圆满完成了无公害水产品认证分中心工作。

三是当好政府参谋助手。创办《渔业研究参考》专刊,作为反映我院重要科研成果和政策建议的主要渠道和平台,2017年选编对渔业发展和管理决策有参考价值的论文10篇,得到农业部领导的积极肯定和重要批示。其中淡水中心有2篇稿件入选,黄海所、东海所、黑龙江所、长江所各有1篇入选,院机关有4篇入选。积极参与全国渔业经济与生产形势调查研究,为全年渔业经济生产形势判断提供依据和决策支持。承担“2017年渔业经济形势分析”项目任务,参与渔业生产形势、经济形势的调研工作。向渔业渔政局提交了《2017年前三季度渔业生产形势分析报告》。

四是推进院地院企合作。全院各单位与地方(企业)共签订科技合作协议60余项,新建示范基地、示范区8个,院士工作站2个,在产业帮扶、平台建设、规划编制、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和信息交流等方面开展合作,进一步发挥我院对地方和企业的科技支撑作用。我院与獐子岛集团签订了第二个10年期奖励基金协议,獐子岛集团将继续出资500万元专项资助水科院科技进步奖。

(四)加强国际渔业研究和科技合作,促进渔业“走出去”

一是建立国际合作组织机制。2017年6月我院成立“国际渔业研究中心”,并于11月在黑龙江所设立了“国际渔业研究中心中亚分中心”。“国渔中心”将纳入农业部“农业对外合作联席会议”机制,作为我院渔业科技对外合作的组织机制和协作平台,组织、协调全院各单位加强国际渔业问题研究,为政府涉渔国际事务提供政策建议和“智囊”服务,为我国渔业“走出去”提供信息与咨询服务,组织国际渔业科技交流和项目合作,承担国际渔业科技培训与技术援外任务,为渔业对外合作提供科技支撑。同时积极组织争取国际合作项目。2017年全院新上国合项目34项,总经费6260万元,并成功立项“东盟海上基金”2018年度项目1项,申报经费近1.2亿元,国际合作经费保障程度较往年有大幅提高。

二是支撑政府涉渔国际事务。结合我院承担的国合项目执行,南海所配合渔业渔政局成功组织中越北部湾渔业资源联合增殖放流活动,得到了中越两国领导人的积极评价,写入2017年11月发表的《中越联合声明》;组织了对菲律宾的渔业技术培训和赠送东星斑鱼苗活动,立足渔业科技合作推动中菲睦邻友好;淡水中心首次在柬埔寨实施45天的境外技术培训,助力“一带一路”渔业走出去;积极参与重要涉渔国际组织活动,完成了FAO “全球水生生物多样性现状调查项目”;黄海所金显仕所长出任PICES渔业委员会主席,在提升国际科技影响力的同时争取和维护国家权益;配合涉渔外事工作,完成中美、中澳、中阿等双边渔业对话的科技支撑工作,提交双多边渔业科技合作情况总结30余篇,合作建议近70项,充分发挥我院作为国家级科研机构的“智库”职能。

(五)努力做好援疆援藏和科技扶贫工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广

一是积极开展援疆援藏和产业扶贫。院属单位在新疆、西藏、甘肃景泰、云南红河、武陵山区等地积极开展科技支援和产业扶贫工作。淡水中心总结推广云南红河哈尼梯田“稻鳅共作”综合种养模式,举办了国际培训研讨会和现场考察活动,助推哈尼梯田保护和红河精准扶贫,产生很大影响;东海所、渔机所、黑龙江所对景泰盐碱地渔农综合利用提供规划、技术及苗种支持,并与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共同举办盐碱地渔农综合利用扶贫工程现场观摩活动,取得很好效果。选派干部到我院对口扶贫地区河北省易县挂职工作,签订对口帮扶协议,制定对口指导工作方案;选派干部和科技人员到西藏、新疆、甘肃等地挂职,支援地方渔业科技发展。全院2017年共派出专家130余人次现场扶贫指导,举办培训班开展渔民培训70余场次。

二是扎实开展科技服务和成果转化推广。积极落实农业部为农民办实事任务,围绕渔业转方式调结构,大力开展“良种良法助推新型渔民培训活动”,举办技术培训和现场技术指导400多场次,派出科技人员600多人次,发放技术培训资料2万余份,培训农(渔)民3万多人次。出台全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办法,参加全球水产养殖论坛、农交会、高交会等大型专业性展会,举行创新成果发布会,向社会推介先进适用科技成果100余项,较好地推动了全院科技成果转化,全院科技成果转化和四技服务合同经费超过2亿元,到账经费近亿元。

(六)着力抓好干部和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确保事业发展后继有人

一是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配合部党组和人事劳动司开展黄海所、珠江所、东海所、黑龙江所、渔机所等单位班子主要领导调整补充工作,几个单位领导班子得到补充加强。探索改进选拔任用民主推荐方式方法,扩大选人用人视野范围,成功选配优秀年轻干部进入长江所班子,优化了班子年龄结构。南海所和珠江所所长助理选配工作取得进展,所级后备干部队伍培养锻炼工作得到进一步落实。加强领导干部管理监督,严格执行干部任前审查制度和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及核实、档案核查、因私出国(境)管理、企业社团兼职清查、裸官清查等工作,及时发现和查纠违规问题,为打造过硬的干部队伍提供有力保障。加强中青年干部实践锻炼,援藏援疆援甘干部和在京有关部门挂职干部表现出色得到好评,通过典型示范、抓点带面,带动了全院各单位来京和到地方挂职人员规模不断壮大。积极参加农业部中青年干部学习论坛活动,院系统中青年干部立足岗位工作深入调研和思考,积极撰写创新性理论文章和专题调研报告,共提交征文89篇,有19篇获部里各专题一等奖等级别奖项,我院及黄海所、南海所被评为优秀组织单位。全勤参加中组部、农业部及部属单位举办的干部培训班,共派出学员91人次,其中包括全院司局级干部培训18人次,有效提升了全院干部队伍素质和业务能力。

二是全力推进科技人才培养锻炼。做好院士增选推荐及后续工作。积极开展各类高层次人才选拔和推荐工作,黄洪亮获选全国农业先进个人,邵长伟获选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董在杰获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陈松林、黄洪亮获选全国农业先进工作者,危起伟、陈松林、陈雪忠获选全国创新争先奖状,黄海所鲆鲽类产业技术体系获选全国农业先进集体。淡水中心成功入选首批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基地、首批全国农业对外合作科技支撑与人才培训基地。继续推进“5511”人才工程实施,加强年轻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选派21名“百人计划”人选赴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进行中短期培训、研修。完成第四批38名“院百名科技英才培育计划”人选的遴选工作。完成新一届“天邦和谐人才奖”的评审,评选出2016-2017年度6个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和8名中青年拔尖人才。加强研究生培养工作,加强与上海海洋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高校合作关系,推动与联合培养单位建立稳定合作机制,在研究生招生规模日趋收紧的情况下,我院研究生联合培养规模实现了进一步扩大。依托农科院研究生院平台,开展水产一级学科硕士和博士学位授权点申报工作,目前硕士学位授权点已通过北京市教委的审批。

(七)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和十九大精神学习

一是稳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院党组进一步完善党建联系点制度,建立了党建和业务工作“双联系、全覆盖”的工作机制,统筹督导全院“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工作。组织开展了防止“灯下黑”专项整治,通过调研摸底,梳理了支部工作的“问题清单”,建立了支部“三会一课”月度台账制度。农业部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第五督查组到院督查期间,对我院“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制度建设情况、支部工作记录完备情况等给予了充分肯定。

二是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组织全院党员干部及时收听收看习近平总书记十九大工作报告,第一时间开展支部学习讨论,党员领导班子成员带头谈体会、谈认识。院党组先后通过党组会、机关党委会、中心组学习(扩大)会专题研究,确定了学习十九大精神三个阶段的30项具体工作,并逐一落实到位。全院1200余名党员听取了农业部基层十九大代表巡回宣讲报告;26名“两委书记”参加了部属“三院”下属研究所“两委”书记培训班;20名支部书记、党办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了部属党务干部培训班;院机关及在京单位11名新任支部书记参加了部新任支部书记培训班,提升了党务干部履职能力。院所党组织书记带头讲党课,各党组织广泛组织党员开展了“十九大精神学习测验”,以考促学,引导党员干部把思想认识迅速统一到十九大精神上来。召开了院系统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工作推进会,对学习贯彻工作进行了再研究、再部署,引导党员干部学深悟透、学思结合、学以致用,将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引向深入。

三是持续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深入贯彻执行《院党组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监督责任的意见》,推动院属各级党组织层层压实责任。制定出台了《院党组贯彻〈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实施细则》,进一步规范和强化党的问责工作。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准确把握和运用“四种形态”,抓早抓小,严肃查处违纪违规问题,认真督促巡视、审计发现问题整改落实,监督执纪问责工作进一步强化。严格按照《条例》和组织程序,规范党的组织建设。南海所、黄海所规范落实地方党委、院党组双报告、双批复的工作程序,完成了新一届两委换届选举工作;长江所增补了一名纪委委员、纪委书记;院机关完成新一届机关两委换届工作。全院党员信息化管理、党费收(清)缴、使用管理进一步规范、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制度得到有效落实,统战工作得到进一步改进。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加强廉洁自律。认真做好个人事项申报和抽查工作,对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督促整改。

(八)积极推进全院信息化规范化建设,努力提升管理水平

按照农业部要求认真做好农业部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工作,全院网站形成“1+13”建设模式,网站支撑平台得到有效整合,提高院系统网站稳定性,降低运行风险。院业务协同平台(OA)正式投入使用,在办公自动化、智能化方面取得进展,各研究所积极推进OA系统应用接入,全院工作运转效率得到大幅提升。狠抓全院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各项管理措施,加强专项检查督查和隐患整改,未发生重大责任安全事故。做好老干部服务工作,积极组织参加农业部老干部“五个一”活动,我院当选“五个一”活动优秀组织单位,东海所樊强国、黑龙江所姜作发、淡水中心石文雷当选“五个一”活动先进个人。及时通报院所发展情况,积极为老干部老有所学、老有所养提供服务。加强政务信息和科研成果宣传工作,扩大我院行业科技影响力,树立良好形象。

2017年的工作成绩,是在国家科研管理和产业发展政策处在重要变革的时期取得的,全院上下按照中央和有关主管部门决策部署,坚守和履行渔业科研单位职责任务,团结一致、努力拼搏,展现了水科院科技工作者和干部职工的良好素质和精神风貌。这些成绩,是农业部和有关部门正确指导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院同志辛勤努力工作的结果。我代表院领导班子向大家表示诚挚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

二、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提升发展能力

201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决策部署的开局之年,是深化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一年,也是实施水科院“十三五”发展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当前,我国渔业正处于转方式调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坚期和深水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需要加快科技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步伐。作为渔业科研的国家队,我们肩负重任和光荣使命。但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我院在科研工作和事业发展方面还存在不少突出问题和短板,比如全院整体创新能力和竞争力需要进一步加强、基础前沿研究和重大技术研发仍处于弱势、重大成果储备和产业关键技术的产出比例偏低、高层次人才和战略型专家较少、中青年梯队建设后劲儿不足等等,改革与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因此,我们要进一步认清形势,敢于直面问题,努力攻坚克难,积极迎接挑战。

首先,深刻领会十九大精神和中央重大战略部署,用新发展理念指导做好渔业科技工作。

一要贯彻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渔业现代化。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三农”发展绘制了新蓝图。部党组明确要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效益优先,加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大力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吹响了农业向高质量发展的号角。贯彻落实这一总体思路,要求进一步聚焦渔业提质增效、绿色发展的科技需求,调整优化渔业科研的主攻方向,瞄准节本增效、优质安全、绿色环保、生态养护、功能拓展等方向开展科研工作,为渔业加快培育新动能、打造新业态、开拓新空间提供科技支撑,促进渔业现代化建设加速推进。

二要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提高渔业持续健康发展能力。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动形成与环境资源承载力相匹配、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的农业发展格局。渔业是资源环境高度依赖型产业,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理念,走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要围绕渔业“五大产业”绿色发展的需求,有的放矢开展渔业科技创新研究,针对绿色养殖、绿色捕捞、资源养护、生态环保、质量安全、绿色装备、绿色制度等领域加强科技创新与政策创设,努力取得一批有分量的创新性科研成果,为实施近海、长江等重点水域水生生物保护行动提供支撑,为渔业绿色发展和拓展生态功能发挥引领作用。

三要坚持质量第一导向,推进质量兴渔、品牌强渔。2018年是农业部确定的“农业质量年”,按照抓产业必须抓质量、抓质量必须树品牌的指导思想,坚定不移推进质量兴农、品牌兴农,提高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水平。实施质量兴渔战略,推进产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夯实渔业生产能力基础,不断提高渔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是渔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要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在水产健康养殖、全人工配合饲料、名优新品种创制、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等关键技术研发领域持续推进科技创新,促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向渔业现代化和渔业强国目标迈进。

四要瞄准效益优先目标,促进渔业综合竞争力提升。产业要强,关键是生产有效益。建设现代渔业,要把提升效益放在优先位置。通过加大渔业现代化设施装备研发,推动全程机械化和循环水养殖,促进产业节本增效,提高经济效益;加大规模化高效养殖、繁育、加工、物流等全产业链设计,推进“深蓝渔业”产业链建设,促进新兴战略产业发展;加大水产品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开发,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发展,促进渔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大渔业多功能研究,发掘渔业生态文明等价值,促进休闲渔业、观光渔业、美丽渔村等形成新业态;加大渔业科技“走出去”力度,助推“海洋强国”和“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拓展渔业发展空间,促进渔业综合竞争力提升。

第二,大力增强自身能力建设,推动全院科技创新发展向高质量高水平迈进。

一是进一步增强谋划发展能力。三年发展靠机遇,十年发展靠谋略。要下工夫增强统筹谋划发展的能力,贯彻“全院一盘棋”“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持续完善全院决策和整体协作机制,加强事关长远发展的重大事项的顶层设计,抓好国家级等重大研发项目的谋划、储备和争取工作,在产业科技竞争中抢占制高点、占据主导地位。进一步加强全院科研条件建设的规划和布局,推进落实和新建一批先进适用的实验室、试验基地、科学调查船、种质资源库等重大项目,不断夯实我院科研发展的软硬件基础,为全院持续向好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是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牢固树立“坚持科研为本,突出自主创新”的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科技体制改革要求,按照“以我为主、协作共赢”的原则,推进和深化国家渔业科技创新联盟和其他专业科技创新联盟建设运营,不断提升原始创新、自主创新与协同创新能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面向世界渔业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现代渔业建设主战场,结合院“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重点任务有的放矢开展科研工作,力争产出具有突破性、开创性、引领性的重大成果,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创造新动力。

三是进一步增强产业支撑能力。“坚持产业导向,服务产业发展”是水科院的生命线。紧密结合渔业转方式调结构和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要求,突出围绕产业全局性、方向性、关键性重大问题开展科技攻关和成果应用示范。积极适应技术创新主体向企业转移的趋势,大力加强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谋划推进建设深蓝渔业、水域生态修复等现代渔业产业科技创新研究基地。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全力支撑打赢扶贫攻坚战。注重渔业专家智库建设,充分发挥智囊团作用,研究提出重大咨询建议,服务政府决策和行业管理。

四是进一步增强人才培养能力。人才是实现事业振兴、赢得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坚决贯彻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以《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为指引,争取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人才发展改革、人事制度改革、绩效工资改革中逐步破解体制问题,在选人用人、培养锻炼、分类评价、职称评审、收入分配、双创激励、成果收益等方面探索创新工作机制,优化人才成长路径,激发科学研究、技术支撑、成果转化、科技管理四类人员的能动意识和创新活力,促进各类优秀人才源源不断脱颖而出,引领和带动全院各项事业发展。

三、凝心聚力做好2018年重点工作

2018年的工作任务繁重艰巨,院属各所站、各部门都要在全面认真总结上一年工作的基础上,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研究做好2018年各项工作。2018年我院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三农”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等重要会议部署安排,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质增效、减量增收、绿色发展、富裕渔民为目标,坚持产业需求和问题导向,坚持质量兴渔和效益优先,不断增强科研工作的目的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大力推进改革创新、科技创新和工作创新,着力提升全院谋划发展能力、科技创新能力、产业支撑能力和人才培养能力,推进我院“十三五”发展规划和各项任务落实,为渔业现代化建设、渔业绿色发展和渔业渔政管理提供更加有力的科技支撑。

我这里重点强调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推进科技创新

我院是科研单位,科技创新是立院之本,而科技创新的基础是科研项目的支撑。因此要把争取和完成好科研项目作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一要集中力量争取重大项目。落实《全国渔业科技“十三五”规划》和《院“十三五”发展规划》,以强化竞争、稳定基础为主线,全力争取各级重大科研项目。要加强各类竞争性项目的争取,围绕种业创新重大工程、蓝色粮仓重点专项加强整体设计和力量统筹,针对分批启动项目强化应用基础研究、前沿引领技术和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应用示范等整体布局,有序推进“深蓝渔业2035”战略框架和重点专项设计,为后续专项推动奠定基础;要积极争取扩大各类稳定性项目的支持力度,面向基础性工作、公益性研究和产业需求加强针对性设计,全力推进长期性基础性专项、渔业资源环境调查专项和科技创新工程等项目争取工作。

二要强化项目实施管理。以明确任务、提升质量为主线,确立年度目标,夯实工作基础,推进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实施。要针对“十二五”延续项目,加强973、科技支撑计划和公益性行业专项等在研项目的实施管理,量质并重,切实提升项目任务完成质量,推动有序平稳过渡;针对“十三五”新上项目,以重点科研任务为抓手,加强重点研发计划、产业技术体系和资源环境调查专项等实施管理,明确年度目标、任务进度和责任人,确保有效提高项目实施水平和质量。继续实施好近海渔业资源和近岸产卵场调查,加强数据整合分析和工作统筹,做好项目总结评估并提出下一步调查计划建议;认真实施好长江、西藏渔业资源环境调查项目;启动并实施好白洋淀水生生物资源环境调查及水域生态修复试验示范专项。

三要做好新项目谋划工作。以“十三五”全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规划为基础,进一步加强院所两级统筹,加强项目顶层设计,优化和完善支持方向、重点领域和任务布局,充分发挥基本科研业务费的使用效益。研究制定“院重点攻关计划”,针对当前渔业绿色发展和现代渔业建设中急需解决的重大关键问题,结合各级各类科研项目进行定向设计和重点攻关,力争取得一批“有突破、用得上、效果好”的系列成果,为渔业转型升级和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根据渔业转型升级对渔业科技的任务需求,研究提出重要科研项目或计划建议。

同时要加强科研团队和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布局学科领域及二级研究方向,推动水域生态修复工程等新兴、交叉学科方向的发展,构建适应新形势的渔业科学研究体系。重新评估命名院级功能实验室,梳理、调整各基本研究单元新形势下的重点研究领域和方向,选拔、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在每个重点学科领域以及重点研究方向,打造一批水平高、实力强的科研团队。逐步建立“项目、平台、团队”一体化建设机制,巩固和拓展我院的优势地位。同时结合国家“基地和人才”专项相关工作部署,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十三五”规划》的落实,重点争取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平台落地。

(二)强化科技支撑

提供科技支撑是开展科技研究的重要目的所在,特别是水科院作为产业部门和渔业科技研究的国家队,必须在科技支撑上发挥重要作用。

一要支撑产业绿色发展。要按照渔业绿色发展的产业导向和任务要求,加强在绿色养殖和捕捞生产、资源环境养护、水产品质量安全、濒危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渔业设施装备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解决制约渔业产业发展的重大关键疑难问题,支持和引导产业绿色发展。继续做好各类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风险评估、行业标准制修订、水产技术性贸易措施通报官方评议等技术支撑工作,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政策、技术、标准等宣贯与培训,提升渔业系统质检中心能力建设和管理水平,服务国家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继续做好全国重点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监测,落实国务院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工作。要统筹做好全院信息工作,在农业部整合信息系统统一框架下,建立渔业科技领域业务整合系统,汇集渔业领域科学数据,规范管理制度,开展知识服务,通过系统和数据驱动科研创新,推进政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作。

二要支撑政府决策管理。进一步重视和加强渔业经济、发展政策、制度规划、管理措施等渔业发展和渔业渔政管理等方面的软科学研究。要通过项目和经费整合调整,将研究方向和内容向支撑工作引导;通过完善组织机制,协调整合全院研究力量;通过人才培养专业完善,建设专家研究团队。不断增强支撑渔业宏观决策和科学发展的能力,为政府决策、行业管理和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要继续办好《渔业研究参考》专刊。从2017年的实践效果看,《渔业研究参考》对于农业部领导和有关司局了解我院科研工作情况和最新成果、研究决策渔业发展和管理政策措施等方面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是发挥我院智囊和参谋助手作用的重要渠道和有效手段。请各单位务必高度重视,各所站领导和部门负责人要亲自抓,组织有目的的加强重要问题的研究,及时发现和遴选有价值的科研成果,加强优质论文的组织报送力度。今年要把这项工作作为各单位年度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农业部党组《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加强作风建设的实施办法》中,对各级干部加强调查研究工作作了明确规定,要求每人每年要撰写1篇以上有情况、有对策的调研报告。水科院作为部属科研单位,在调查研究方面应当突出特色、体现水平。从今年起,院、所领导班子成员要结合自身工作或科研工作,加强调查研究,每年至少提交一篇高水平的研究论文或调研报告,提出有价值的决策建议,内容合适的在《渔业研究参考》上刊登,年底要汇编印发。

(三)促进成果转化

科研成果要得到转化应用才能转化为生产力,也是科技研究的价值的重要体现,要着力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

一要加强科技成果培育。围绕重大科技奖励,落实国家科技奖励改革新精神,研究制定加强管理的指导意见,明确“夯实基础、加强培育,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的原则,倡导厚积薄发,突出分层设计和分步实施,努力争取国家级科技奖励获得突破。要密切关注和跟踪国家科技成果确权、科技人员持股管理、科技人员兼职和离岗创业等成果转化六项相关配套政策,积极研究制定院所相关制度安排,促进政策措施落地实施。

二要做好科技扶贫和推广服务工作。充分发挥我院的人才和技术优势,继续组织开展渔业科技扶贫、援疆、援藏和院对口指导贫困县科技支撑帮扶工作。进一步深入研究渔农综合种养、盐碱地渔农综合开发等科技问题,总结云南红河哈尼梯田渔稻共作产业扶贫、甘肃景泰盐碱地渔农开发等在实践中立得住、叫得响、推得开的特色扶贫案例,将中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部署要求转化为我院特色扶贫的具体行动。要充分利用各类平台,大力推广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易学易懂的实用技术,突出亮点、突出特色,加强我院渔业科技成果的宣传、示范和转化

三要深化拓展院地院企合作。继续落实好院所与地方和企业的科技合作协议,并根据全院发展需要和科研情况适度拓展院地院企合作领域,研究推进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建立责权明确、利益共享的合作关系,既为地方和企业渔业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也为院所发展和科技创新提供更多支持,促进科技成果与产业需求对接,使科技成果最大程度转化为效益和现实生产力。

(四)加强人才培养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和科技创新第一资源,是我院发展和科技创新的关键,必须把人才培养摆上突出位置。

一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促进领导干部进一步增强团结意识和领导能力。认真落实“20字好干部”标准,坚持从严选拔干部,继续加大补充调整部分院属单位领导班子力度,优化班子年龄梯队和专业结构。加强中青年干部培养和实践锻炼,鼓励和支持干部到渔业主产区、艰苦边远地区等基层挂职锻炼,在实践中了解渔业、研究问题,增长才干、建功立业。鼓励各单位设立管理部门“流动岗”,加强科研与管理部门的沟通交流,促进青年干部积累管理经验。加快推进干部梯队建设,继续通过所长助理等可行方式培养锻炼干部,确保事业发展有序传承、人才辈出。对经过扶贫、挂职等基层历练、实绩突出、特别优秀的干部,在同等条件下要优先大胆使用。加强干部平时考察结果运用,旗帜鲜明为勇于探索、敢于担当、勤奋敬业、踏实做事的干部撑腰鼓劲。落实从严治党要求,加强干部管理监督,继续坚持抓好“一报告五核查”工作,促进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

二是加强科技人才培养。对科学研究、技术支撑、科技推广与服务和科技管理四类人才分类评价进行研究和推进,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鼓励各类人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在人才培训锻炼、职称评审、创新创业激励等方面创新和完善工作机制,培养和遴选一批高水平科研领军人才。建立并完善人才信息库,加大青年人才的培养力度,分层次制定培养方案,要敢于推荐、敢于使用,为科技创新事业夯实人才基础。继续深入推进与高等院校联合培养研究生合作关系,加大研究生规范管理工作力度,不断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争取在招生、学位授予等方面继续取得新突破。

(五)深化国际合作

落实“一带一路”倡议,推动渔业“走出去”,是做大做强我国渔业产业、拓展渔业发展空间、推进渔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面,渔业科研应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要进一步完善国际合作组织体系。按照“一带一路”建设对渔业产业和科技合作的要求,充分发挥院“国际渔业研究中心”的牵头和组织作用,立足各所科研和国际合作优势,推进各分中心定位与职能建设,完善我院对外合作重点领域和全球布局。组织加强国际渔业重要问题研究,推进与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联合构建《国际渔业观察》信息平台,为渔业国际合作提供信息和“智库”服务。结合双多边科研合作协议,探索国际学术交流和科研资源引进新途径,搭建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学术交流平台。加强FAO水产养殖及内陆渔业研究培训参考中心、“一带一路”海水养殖技术培训基地等涉外培训平台建设,积极承担国际渔业科技培训与技术援外任务。加强与国内相关科研教学单位和企业的交流协作,共同推进我国渔业科技与产业的对外合作。

二要全面推动渔业科研工作“走出去”。关注国家“一带一路”、农业对外合作和对外援助等政策走向,提高相关战略规划研究工作的参与度,加强技术援助和涉外培训类项目的设计和争取。积极与重要涉渔国际组织和国外高水平渔业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同策划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开展交流和联合研究。联合国内涉渔外向型企业,主动参与农业部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和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建设,选派技术专家会同企业赴发展中国家开展技术指导和咨询,推动我院水产养殖技术、养殖装备与系统、加工机械与设备等科研成果和成套技术“走出去”,为世界渔业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六)打造学术品牌

作为渔业科研单位,学术水平高低和学术影响力的大小对水科院的作用和影响至关重要、对水科院的发展至关重要,而学术品牌是我院学术水平和影响力的直接表现。要下功夫打造几个我院的学术品牌。

一是办好院年度学术大会。2017年底我们召开了首次院年度学术大会,各单位推选年度最新科研成果参加交流评比,评选出了2017年度水科院十大科技创新亮点。这一工作通过宣传得到广泛关注,有的媒体还准备对其中一些亮点工作进行深入采访报道。今年我们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组织形式和大会内容,继续把年度学术大会办好,使其成为我院年度科研成果展示交流的重要平台、营造我院学术氛围和扩大学术影响的重要抓手。

二是筹办“绿色渔业发展大会(论坛)”。绿色渔业是我国和世界未来渔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也是我院渔业科研的重要领域和重点内容。我们除了要在科技研究方面起到引领作用外,还要在学术交流方面发挥作用和影响,竖起一面旗帜。为此,今年计划结合建院40周年学术活动,针对当今渔业发展大趋势,筹备举办首届“绿色渔业发展大会(论坛)”,每年确定一个主题,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和重要企业代表,交流绿色渔业发展经验,共商绿色渔业发展大计,促进绿色渔业科技创新,争取使之成为我院的一个特色学术品牌。

三是办好重要学术期刊。研究进一步办好《中国水产科学》《渔业研究参考》以及院属单位其他重要学术期刊的政策措施,建立有效组织协作机制,整合和加强人力与其他资源投入,探索切实可行的各类激励措施,提高院系统科研人员向院办期刊投稿的积极性,努力提升办刊质量和业界影响力。

(七)夯实条件保障

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需要基础设施和财政条件的支撑保障,也是我院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对我院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意义。

一是抓好基础条件建设。统筹研究科学规划全院基本条件建设计划和建设项目,从长远发展和现实需要出发,积极谋划争取具有战略意义的中长期发展重大项目。继续积极推进8000吨级极地渔业科考船前期工作,按计划抓好海洋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库、3000吨级综合调查船等重大项目建设,积极做好其他重要建设项目的研究论证和贮备。继续谋划推进通州科技创新中心、青岛深蓝渔业创新研究基地、白洋淀水生态研究中心等“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争取工作。

二是抓好财政项目和财务管理。把握农业部项目申报开放式管理等新要求,根据渔业发展和管理对渔业科技的新需求进行研究谋划,做好项目预研和可行性研究,做好项目储备申报,努力争取扩大预算规模。加强资金使用管理,强化对近年来新增重大财政专项的财务监督,牢固树立抓资金规范使用就是抓安全抓效益的理念,注重资金使用绩效评价。同时,要高度重视预算执行工作,及早抓好预算执行进度管理。做好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工作,加强组织和培训,确保新旧制度顺利转轨。

三是抓好资产管理。突出统筹谋划和顶层设计,科学编制修购专项规划,抓好修购项目组织实施,扩大资产存量,提高资产管理和保值增值能力;积极应对资产管理改革,适应科研成果等无形资产转让方法的转变,保证科研成果顺利转让;针对资产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加大国有资产管理重点环节的监管,认真整改房屋出租出借专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规范资产出租决策程序,提高我院固定资产规范化管理水平。进一步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经济责任审计监督,加大问题整改力度,切实管好用好财政资金和国有资产。

(八)弘扬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体现了一个单位或组织的精神状态和素质形象,也是一个单位或组织健康发展的精神动力,我们要让优秀组织文化为我院发展不断提供正能量。

一要坚持弘扬“唯实、求真、创新、和谐”的良好院风。水科院有一支素质很高的干部和科技人员队伍,有一贯的良好作风,但在少数单位和部门、在少数人的身上也存在一些不良的现象。如有的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消极应付,满足于按部就班过日子;有的思想僵化保守,因循守旧,遇到困难绕着走,缺乏开拓意识和创新精神;有的总是看人家单位什么都好,却不看自己为单位贡献了什么;有的总是满腹牢骚,遇到困难问题都是单位和别人不好,而不是自己努力去解决;如此等等。这些虽然只是个别现象,但为自己给别人带来的却是负能量,影响一个单位和组织的氛围和风气,影响了群众的团结和单位的和谐,特别是给年轻人带来了不好的影响,必须予以纠正。我们要始终保持精诚团结、奋发向上、创新进取、敢于攻坚克难的精神状态,培养爱单位、爱事业、爱同事、做贡献的大家庭情怀,真正把自己作为大家庭的一员,弘扬想事干事、艰苦创业、团结奋进的清风正气,共谋院所事业发展和个人进步。全院各单位各部门要把开展学习型组织建设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和重要工作予以推进落实,切实抓出成效。积极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进一步营造“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良好工作氛围。

二要促进全院协同发展。要真正树立和强化“全院一盘棋”的意识,并落实到具体工作之中,既要统一思想,也要付诸行动。要以组织管理机制创新为抓手,推动形成跨所站、跨学科、跨部门的院内协同创新机制,促进全院力量整合和一体化运作,发挥全院的综合实力和整体优势。2017年我们在组织争取部重点实验室、成立“国际渔业研究中心”、设计争取重大项目等方面加强全院组织协调和统一行动,取得了很好效果和成绩。我们还组织黄海所、渔机所和院3个业务中心同院属4个实验站之间建立了协同发展的工作机制。今年全院4艘新造300吨级资源调查船陆续投入使用,2艘3000吨级综合调查船将完工交船,要统筹组织协调好这些船的调度使用和运营保障等工作,使之充分发挥使用效益。同时要加强全院科研船舶的规范管理,制定统一船名和标识管理办法,展现水科院良好形象。目前,我们面临高校和其他科研机构的激烈竞争,全院必须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真正形成合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努力做好与院外单位的协作工作,按照农业部有关科技创新联盟的部署要求,充分发挥我院在国家渔业科技创新联盟和深蓝渔业创新联盟等专业性联盟建设运行中的牵头作用。在相关工作中要注意坚持务实推进、互利共赢的原则,立足于我院的职能定位和能力手段,推进具有实质内容、有关单位企业密切参与、创新目标明确的务实合作,切实提高组织运行效率和工作效果。

三要狠抓工作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农业部党组和韩长赋部长也多次对抓落实提出明确要求。全院各级干部职工要真正做到狠抓落实,特别是加强重大工作的执行力度。一个单位事业发展的好不好,关键看执行力强不强。有些重要工作计划安排了、领导部署交办了,但没人具体负责落实、没人督促查账,结果有的是不了了之、有的是拖一拖糊弄糊弄就过去了、有的虽然做了但质量效果不好,这些现象都要坚决杜绝。在抓落实方面,领导班子和中层干部要以“钉钉子”精神做好表率和带头作用,加强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敢于担当作为,亲自真抓实干,确保各项工作落实落地。

(九)加强党的建设

十九大提出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对党风廉政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以更大的力度、更高的标准持之以恒加以落实。要持续抓好党建工作,按照中央和部党组部署,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突出抓好基层党组织换届、规范支部建设、强化党建基础、落实“两个责任”等工作重点,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完善党员干部思想状况汇集反映机制,坚持“三会一课”等具体制度落实,着力提升全院党建工作水平,推动全院党建工作的整体部署,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基层。要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准确把握和运用好“四种形态”,加强对党员干部贯彻落实八项规定、厉行节约、转变工作作风、廉洁自律情况的监督,充分利用巡视、审计、约谈、诫勉等方式,加强对人、财、物、事等关键岗位、重点环节的监督检查。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院里还要专门部署。

除上述几方面工作外,全院要进一步加强科研和行政事务规范管理,做好公文运转、信息宣传、办公信息化、安全保密及后勤保障等各方面工作,进一步做好工青妇和老干部工作,确保全院工作协调、有序、安全运转。此外,要根据中央有关决策部署,稳妥做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进工作。

同志们,今年我们将迎来建院40周年,也是改革开放40周年,对我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认真总结40年发展成就和经验,不忘初心、继往开来,团结奋进、真抓实干,全力做好2018年全院科学研究和各项工作,推进各项事业向前发展,为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有力支撑,为渔业现代化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