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 繁体
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信息 > 中心要闻 > 正文
中心要闻

首届全国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大会在千岛湖成功举办

日期:2023-06-02 09:52      作者:     来源:     字体大小 [ ]

5月30-31日,首届全国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大会在浙江淳安举行,大会以“科技引领 助推大水面生态渔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由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和杭州千岛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主办,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等单位共同协办。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桂建芳院士、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局科技加工处处长王丹、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韩刚、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党委书记戈贤平、淳安县人民政府金晨旦副县长、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党委书记解绶启、上海海洋大学副校长李家乐、长江水产研究所所长邹桂伟、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渔业处副处长方佩儿应邀出席。

2F8ACF

会议开幕式由杭州千发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何光喜研究员主持。金晨旦副县长代表淳安县人民政府对嘉宾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他相信通过大会这个平台的广泛交流与深层合作,必定能够破解当前我国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瓶颈。戈贤平研究员提出,当前,发展大水面渔业亟待破解的课题是如何协调渔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探索出一条保护水质、适度开发、永续利用、三产融合的绿色高质量发展路子,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将围绕破解这个课题中的技术难点,开展联合攻关,并进行大水面生态增殖渔业模式的集成与示范,引领和推动“净水渔业”技术升级和“生态渔业”绿色富民发展模式推广应用,塑造生态文明、产业融合、渔民增收的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动力。

韩刚副院长就科学利用大水面进行生态渔业开发提出三点建议,一是继续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以科技创新推动打造大水面以生态为背景的新业态,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和休闲渔业,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二是依托大水面生态渔业科技创新联盟和产业技术体系,汇聚优势科研力量和核心科技资源,共同推动大水面生态渔业培育科技重大专项的立项实施,为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三是尽快研究制定大水面生态渔业相关标准规范,进一步完善相关的管理体系,促进大水面生态渔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王丹处长强调,坚持科学发展大水面生态渔业意义重大。我国220万公顷的大水面生态渔业为国民提供了440万吨绿色水产品,大水面生态渔业不仅代表了我国重要的渔业空间,也代表了我国丰富的水产品供给。其次,由于可四季连续供应的特点,大水面生态渔业还代表了我国水产品持续的季节性供应。当前,大水面生态渔业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耕地、水资源日趋紧张的大背景下,党中央明确表示,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宜渔则渔,要向湖泊和水库等大水面要食物,因此,大水面生态渔业是水产践行“大食物观”非常重要的一个方向。她说,千岛湖大水面渔业是全国大水面生态渔业的发展样本,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案例,此次,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将首届大会落户千岛湖,就是希望参会人员通过大会平台,在学习千岛湖生态渔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领会千岛湖发展模式的“神”和“魂”,为我国生态渔业进一步发展插上科技翅膀。

会上,桂建芳院士受邀作题为“渔业转型的中国智慧与长江十年禁渔”的主题报告,他指出,长江十年禁渔对长江大保护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非凡,中国水产养殖在渔业发展转型升级、保障全球食品安全、科技创新引领中发挥了重要贡献。戈贤平研究员以太湖为例介绍了我国大水面渔业发展历程和经验模式。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刘家寿研究员、郭传波研究员,杭州千岛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何光喜研究员,华中农业大学何绪刚教授,江南大学许艳顺教授、上海海洋大学刘其根教授、浙江大学叶章颖教授、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徐东坡研究员、黑龙江北鱼渔业集团有限公司康志永总经理等分别受邀为大会作主题报告,并与与会行业专家和企业代表进行交流互动和经验分享。

会后,与会人员考察了千岛湖生态环境保护和渔旅融合开发模式、国内大水面捕捞技术示范推广与技能培训基地、国内第一个“公益诉讼与生态修复机制探索实践点”,现场感受千岛湖巨网捕鱼,参与了2023年“全国放鱼日”暨首届全国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大会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为大会划上圆满句号。

本次大会以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落实“大食物观”为指导,共吸引了来自全国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及全国从事大水面生态渔业的企业家、技术骨干等400余人参会,会议为推动我国大水面生态渔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提升渔业作为国家粮食安全重要供给作用打造了优质平台。

(水产病害与饲料研究室 供稿)